同样一片普洱茶,在不同地区不同的经销商那里可以卖出不同的价格。同样都是老班章料,在不同的茶商那里,做出的普洱茶价格也会千差万别。在都是真货的前提下,八千一片的老班章未必会比两万一片的老班章差,混乱的价格体系背后,是因为普洱茶的定价权始终分布在每一个茶商手上,市场只能决定原料的价格却不能决定成品茶的价格。
举例来说,同样是一百元一公斤的原料,哪怕是一些有影响力的大品牌,其不同年份同样产品的出厂价可能会是天壤之别。要说差别,他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拼配上,包装上,名字上,至于原料成本则无明显差异。然后反映到市场当中,经销商与消费者往往会将原料成本忽略掉,而从口感、当前行情来论述其应有的价格。甚至同一类型的产品,都会出现新产品比老产品还贵的情况,越陈越香的基本定律被打破在这个市场当中也不是一次二次了。
普洱茶市场的产品向来是有感觉价格即心理价位的。现在茶商在一款新品上市前,大多会送出茶样来获取茶客对茶叶的口感描述。然后根据当前的市场行情结合茶客的反馈来确定上市价格。以前的茶商是随行就市,现在的茶商是产品价格茶客做主,茶商能做的就是想方设法的提高茶客对产品的心里预期。
举例来说,如果一款一万元一件的茶叶在投资市场当中很火爆,茶商就会想办法做出一款比当前一万元一件更好、然后再以一万五价格卖出的产品出来。如果市场反馈还是很好,那就下一步。在整个过程中,会在恰当的时候推出一款或是几款镇山之作。当市场饱和后,茶商再沉寂一段时间,带市场将市面上过剩的产品消耗的差不多的时候,再进行下一个循环。
过去一款茶的价格主要由原料来决定,现在则由茶客的消费预期决定。品牌影响力、产品期望值、收藏的投资回报率等等。看似不合理的价格背后必然有个能支撑价格的合理理由。毕竟,有人喜欢喝茶也有人喜欢炒茶,在这个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时代,茶价哪有那么多严格的标准啊。